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預防勝於治療!從眼睛淺談阿茲海默氏症的早期發現

作者簡介
呂宗漢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現為大學部三年級學生,並於中山醫學大學視覺保健暨生物技術核心實驗室從事相關研究。


               自Alois Alzheimer醫師發現了會令腦神經退化的退化性疾病-阿茲海默氏症後,至今,大多數的科學家們仍努力不懈地想要找尋治療阿茲海默氏症的解藥。現代醫療,並無研發出可以根治這種疾病的解藥,僅能透過像是膽鹼酶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等藥物作症狀減緩、延緩惡化。雖然並無根治解藥的出現,但隨著預防與精準醫學的蓬勃發展,早期的偵測症狀與因子,成了科學家與相關醫療人員有興趣的主題:如若能提早發現有致病可能,那麼是否有可能爭取多一點的時間來思考如何防範疾病發生?

全身一起來,哪兒都不放過
  科學家嘗試了很多方法來尋找阿茲海默氏症的早期發現因子,雖然斬獲不多,但卻意外確立了一個必經症狀:輕度認知障礙。所謂的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於正常老化與輕度失智症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在此階段裡,患者的記憶力與同年齡人相比,其下降之程度低於正常指標。現在根據許多研究確定,發展成為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在發病初期大多經歷此階段,所以科學家便在此階段,透過各種方式去探討是否有生物指標因子(Biomarker)可供參考。{2, 4
  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又稱核磁共振,是一種完全無幅射、安全性極高的檢查。它可以提供清楚的腦部本身以及相關血管的解剖影像,在阿茲海默氏症中,透過磁振造影可以看到大腦皮質的萎縮,尤其集中於某些區域,像是額葉或顳葉。透過正子造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去追蹤相關配體(ligands),例如:匹茲堡化合物-B(Pittsburgh Compound-B; PIB),此類配體可以與Aβ斑塊做結合,並透過正子造影在活體上即可顯影觀察。腦脊液(Cerebrospinal; CSF)抽樣檢查,係指透過抽取腦脊液做生化標誌蛋白分析,藉由檢測Aβ-42與磷酸化τ蛋白在腦脊液的數量,去判斷是否已有阿茲海默氏症的發病因子出現,是目前最精確可得知是否患病的偵測方法。基因檢測(Gene Analysis)則透過是否具有家族遺傳或是阿茲海默氏症確定基因來做診察,透過抽血檢驗的方式,分析病患是否帶有脫輔基蛋白質E4的基因(Apolipoprotein E4; ApoE4),如有此基因存在,則較一般人有五到十倍的機會,容易在老年時得到阿茲海默症。{, 2, 3, 4
  上述方法,基本上都有一定能力在MCI皆段可偵測到致病因子,但礙於儀器貴重複雜與施測費用昂貴,在現今醫療並不普遍於大眾健康篩檢項目,於是科學家想再找得一個方向,這方向不僅是可以普遍應用在人身上,且必須達到無侵入性診斷為佳,因此,在澳洲的Frost等人(2013),便想到了一個路徑-視網膜。{1, 2

靈魂之窗,看外也看內
  許多人會問,眼睛內的視網膜跟腦部疾病的阿茲海默氏症有什麼關係?其實,同樣的問題 Frost等人也被問過,但其實我們都疏忽了一件事,腦神經總共有十二對,每一對都連接到腦部,其中的第二對視神經,就是從視網膜連接到腦去的,所以說,從視網膜有沒有可能一探腦部疾病的徵兆?Frost等人的研究,證實了有機會可以從視網膜退化偵測阿茲海默氏症的早期因子。
  根據Frost的研究,利用眼底鏡呈現患者視網膜影像,在影像裡可以看到視盤,其中有血管自視盤伸出,視盤後即是視神經連接到腦部。Frost等人根據影像圖,蒐集視網膜血管各類參數,並比對正常人眼底鏡影像與參數,去比較兩者之間視網膜血管的分布程度與血流狀況,發現在病患組的視網膜,其分布與分支程度皆劣於正常組,且配合正子造影搭配PIB追蹤技術,更加證實此一結果,因此Frost等人推論,透過眼底鏡進行視網膜血管檢查,可以及早發現阿茲海默氏症早期因子。{1
  其實不只Frost等人在視網膜血管分布的研究,可以發現阿茲海默氏症早期因子, Kirbas(2013)也發表論文,指出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也有可能是一阿海默氏症的早期因子。根據Kirbas2013年發表的研究,他找來正常組受試者與經由MRI與簡易智能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篩選通過後的阿茲海默氏症受試者,在控制住年齡、性別、剔除相關特殊精神疾病與各類眼疾後,進行比對發現,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厚度有顯著性的變薄趨勢,特別是在中央層部分。
    透過眼睛去探討與阿茲海默氏症之間的關聯,在近五年裡被大力的研究, Ikram2017年彙整了一篇文獻回顧,裡面探討了兩類眼疾與阿茲海默氏症之間的關聯,分別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與開放性青光眼(Open-angle glaucoma)
  根據Ikram所收集到的資訊{3, 5},年齡介於六十至七十五歲的人,有6%會得此眼疾,其中又有20~30%得此眼疾者有機率發展成認知障礙與失智。從眼底鏡觀察眼底視網膜(如附圖,圖片來源:{3}),在中央窩部分,正常組有著中央窩特有的黑色盲點特徵,但在AMD組則發現有類似斑塊物沉積,後經化學組織免疫反應得知,其確定為類澱粉蛋白堆積。雖然這數據看似與阿茲海默氏症有關聯,但並沒有達到顯著性,現階段也並沒有辦法進一步證實其確實與阿茲海默氏症有關係。


  另外一項便是開放性青光眼,根據Ikram在其所撰述的回顧文獻裡論述,此類眼疾也與老年性退化有關。開放性青光眼係因其眼壓逐漸升高,於末期時病患會發覺視力模糊,視覺範圍變窄,一般這類型的青光眼號發於晚年。據Ikram的文獻回顧,在阿茲海默氏症裡的視網膜神經纖維層損傷,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和視神經軸突有關,兩者受損都有機率發展成開放性青光眼,而其影響也將間接經由視神經軸突後送至腦部,而至於是否會影響腦部而導致阿茲海默氏症的發展則尚未定論,但Ikram表示,從相關的疾病人口數據做比較,似乎是有那趨勢呈現。{3, 5

※有潛力的新一代檢測技術,各界看好
  阿茲海默氏症的致病因子,至今仍是成謎,檢測的方法也隨著科技進步而不斷更新,但早期發現的指標因子則是科學家們最感興趣的,雖然現行的早期篩檢方法多樣,但礙於大多數因價格昂貴且為侵入性手術,或可靠性不足而無法成為標準方法。透過眼睛整合視覺視力的檢測,或許是新一代檢測的明日之星,雖然此部分的相關研究才正要起步,但陸陸續續出爐的相關數據,雖然還不具顯著性,但其趨勢已讓科學家們相當振奮,如未來還能搭配相關行為衡鑑或病理免疫反應等測試,阿茲海默氏症早期因子之發現或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Frost, S., Kanagasingam, Y., Sohrabi, H., Vignarajan, J., Bourgeat, P., Salvado, O., ... & Ellis, K. A. (2013). Retinal vascular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and monitor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3(2), e233.
2.          Kirbas, S., Turkyilmaz, K., Anlar, O., Tufekci, A., & Durmus, M. (2013).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Journal of Neuro-Ophthalmology, 33(1), 58-61.
3.          Ikram, M. K., Cheung, C. Y., Wong, T. Y., & Chen, C. P. (2012). Retinal pathology as biomarker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Journal of Neurology, Neurosurgery & Psychiatry, 83(9), 917-922.
4.          Reitz C, Brayne C, Mayeux R. Epidemiology of Alzheimer disease. Nat Rev Neurol
2011;7:137e52.
5.          Pham TQ, Kifley A, Mitchell P, et al. Relation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n older population. Gerontology 2006;52:353e8. 

1 則留言:

  1. Casinos Near Casinos in Las Vegas, NV - MapYRO
    Find the closest casinos to Las Vegas, NV. MapYRO offers accurate, 과천 출장샵 unbiased and unbiased reviews of 거제 출장샵 the top 대전광역 출장마사지 casinos 성남 출장안마 in Las Vegas, NV. 천안 출장안마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