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酒精飲料的欲望
想想看,從一早起床到晚上睡覺(圖一),你出現過多少欲望(desires)?
哪些欲望影響了你正在進行的工作? 你成功地克服了哪些欲望? 而哪些欲望佔據了你的心靈,進而去實現這些欲望? 這裡所說的欲望,指的是生活中所有你想作但沒作(或尚未作)的事情,例如起床「想」梳洗,上班「想」下班,晚上「想」吃好料等等「較不刺激」的欲望,當然也包括情慾、毒品、犯罪等「暗黑」欲望。
我要的不多: 吃、喝、睡
欲望是維持日常生活的重要動力來源。完全沒有任何欲望的人(連基本的盥洗、吃喝、睡眠等都沒有欲望),是無法存活的。然而人類每天都想些甚麼? 又執行了多少想過的事情? Hofmann等人(2012)展開大規模人類欲望調查。他們調查了208位18–55歲成人(66%為女性, 34%為男性; 年齡平均為25歲,標準差為6.3歲)。研究者發給每人一台黑苺機(BlackBerry
smart phones),每位參與者需連續7天帶著這台黑苺機,並且每天回答7次關於欲望的問題。而這7次問題的時間點分散在參與者醒著的14小時內。令人驚訝的是,這看似對參與者十分麻煩的實驗,回答率竟然高達92.2%!
參與者需回答哪些問題? 讀者看到下列問題的此刻,也可以回答看看。每次回答,最多可回答三個欲望。
一、此刻你是否有欲望(非常想作某件事),或者最近30分鐘內剛有過欲望?
二、如果上述的答案為「是」,請從下列15個類別指出此欲望所屬類別: 吃、非酒精飲料、酒精飲料、咖啡、菸草、其他物質、性、使用媒體、花錢、工作、社交、運動、休閒、睡覺、衛生。如果不屬於上述類別,可回答「其他」。
三、從0 (完全沒有)到7 (無法抵抗)指出該欲望的強度為何。
四、從0 (完全沒有衝突)到4 (強烈衝突)指出該欲望干擾你其他個人目標的程度。
五、你是否抵抗此欲望? 你是否執行此欲望?
Hofmann等人根據兩個向度來分類欲望: 「欲望強度」以及「此欲望干擾其他目標的程度」(結果如圖二)。黃標的三個欲望為報告頻率最高的欲望: 吃、喝、睡。最強烈的欲望(且容易干擾其他目標)是睡覺,最容易干擾其他目標的欲望是休閒。而工作的欲望不強不弱,大約在各種欲望的中間。由上述可知,人類的確是好逸惡勞的飲食男女,大家不需要再為吃喝睡太多,而感到羞愧了(挺胸!)。令人驚訝的是對成癮物質(如菸草、酒精飲料與咖啡)的欲望強度均低於平均值,顯示對一般人而言,這些在新聞中讓人無法自拔且家破人亡的成癮物質,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烈。
這些欲望的頻率會隨著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以及一周的不同天,而有所不同。例如,對咖啡的欲望通常在早上達到高點,對酒精、媒體使用以及社交的欲望,通常集中在傍晚。有趣的是,對睡覺的欲望則是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想睡覺(再次証明人類好逸惡勞的本性)。週六夜晚是喝酒欲望最密集的時候,周末也是花錢欲望最密集的時候。而憂鬱的星期一早上則需要靠大量的咖啡來撐過。
心有餘而力不足: 越抑制,越難抑制
一旦欲望出現了,哪些欲望較難被抑制,而哪些欲望較能夠成功被抑制呢? 作者發現使用媒體(如手機、平板等)的欲望最難被抑制。當人們試著去抑制該欲望時,仍有42%的該欲望被執行(控制自己不滑手機,結果還是滑了)。有趣且違反直覺的是,人們較能夠抑制運動、性與花錢的欲望。尤其是性與花錢的欲望,通常被視為衝動難以抑制的欲望,但此調查卻發現人們可以抑制這些欲望,或許人類沒有想像中的脆弱。
如果你一直抑制欲望,是否就不會去執行此欲望? 還是越抑制,反而越難壓抑欲望,而增加執行此欲望的可能? Hofmann等人(2012)認為抑制欲望需要耗費心神(行話就是耗費認知資源)。因此當抑制越多次(耗費的心神越多),下次當欲望出現時,由於已經耗費太多心神,難以有效抑制,所以執行欲望的機率則越高。換句話說,如果你常常抑制各種欲望(花大錢購物、睡覺、滑手機等),一開始你可以成功,但之後由於耗費太多認知資源,你可能大崩盤,各種欲望一次滿足。
研究者計算了「資源耗盡分數」(resource-depletion
score),將每次的抑制都計算成分數,並加總成為資源耗盡分數。分數越高,表示因為抑制而耗盡的資源越多(也就是越耗盡心神)。「資源耗盡分數」可以預測欲望被執行的機率(圖三),且不分欲望的種類、強度、出現的時間、性別、年齡等因素。當參與者決定抑制此刻的欲望時(圖三實線),之前所耗盡的資源越多(「資源耗盡分數」越高),則執行該欲望的機率就增加,可以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當參與者決定不抑制此刻的欲望(圖三虛線),則之前所耗盡的資源不影響執行該欲望的機率(執行機率高)。
結論
簡述此研究的兩大結論: 一、人類欲望眾多,且偏向好逸惡勞,二、雖然好逸惡勞,但並非無可救藥。人類可抑制欲望,但抑制久了,成效較差。Hofmann等人的研究是德國樣本,且大部分(73%)為大學生,所以我們無法得知全職工作者的欲望與抑制是否與大學生為主的樣本不同。我們也無法得知台灣人每天的欲望為何,或許浪漫的台灣人與謹慎的德國人十分不同。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Hofmann, W., Vohs, K. D., & Baumeister, R. F.
(2012). What people desire, feel conflicted about, and try to resist in
everyday life.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6),
582-588.
進一步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