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3日 星期三

是什麼讓我們偷偷來?


3月底韓國的N號房事件,以及喜劇演員曾博恩〈博恩被強姦的故事〉的演出,到最近網路上引發的粉紅口罩風潮。很多性別議題又再次浮上檯面。不只是最近,在日常生活中性別歧視、不平等層出不窮。有些很嚴重,有些較輕微,它可能只是個習慣,是個「刻板印象」。其實還有許多類似現象,有些被彰顯亮處,我們可以討論、可以修改、可以爭取;有些隱藏在暗處,我們自己都不清楚它在哪發生、為何發生。其實,很多刻板印象的養成是從小漸漸發生的,我們漸漸的對男性與女性有不一樣的想像。然而是什麼在建立我們心中的高塔呢?



有些人可能認為「一個不影響他人的習慣或看法,應該沒關係吧?」但有研究指出有性別歧視傾向的男性容易對少數群體採取偏見態度,還可能與物化女性有關,而這僅是"傾向"。若我們能了解性別態度與現實世界的關聯,那是否能透過找尋與性別態度相關的因子,識別出該因子有助於減少性別歧視、不平等;或能增進大眾健康狀況的處遇。

在《To Have and to Do: Masculine Facets of Gender Predict Men’s and Women’s Attitudes About Gender Eq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中調查美國大學生中性別的多個面向如何與性平態度相關。此研究中,將「性別認同」概念化為性別的「核心」。除了核心與性別歧視、女權態度直接相關外,還考慮中介性別的其他方面的間接相關。

性別的其他方面包含:

◆同性同伴關係
指當事人與同性別他人相處的關係。在此研究中被量化為同性友人在8位親密友人中佔的比例。它被喻為男性或女性文化中的社會化歷程。

◆性別活動及特質:
在此研究中指對典型男女之活動的參與度與對男女特徵之認可。


若概括看整體研究結果。整體而言,女性相較於男性有較低的性別歧視,且較高的女權主義態度。低性別認同的女性從事更多的男性活動,因此也較不認可女權主義態度;然而一樣較低性別認同的女性卻會中介認同男性特徵,更認可女權主義態度。此“守門人”現象後段將有更深的探討。而看到男性,發現高性別認同會從事更多的男性活動,進而導致較少的女權主義態度


接著我們仔細來看不同面向的影響:

˙性別認同
對男性而言,因他們從事其他性別活動與女權主義態度呈正相關,可以發現男性對行為後果的解釋對他們所持態度的潛在重要性。而我們常說:「男生是簡單的動物。」知道男生的行為前事就很好猜到他的行為後果,此研究中發現女生著實不然。

研究中發現直接關聯上女性的性別認同與性別平等態度無關,但卻透過不同的思考模式既呈現正相關也呈現負相關。例如:視自己堅強、獨立的女性,更多支持性別平等;卻也因為堅強、獨立如此類同男性化的方式,反過來減少對性別平等的認同有關。

如此一體兩面有一套解釋:女性去從事更多的男性活動,進而導致較不認可女權主義態度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們是“守門人”的角色。也就是說,他們認為自己違反性別準則是可以接受的,卻仍相信傳統性別概念。因此,其他女性不應冒險越過“大門”進入男性領域。

可以發現到性別認同做為構成一個人的性別的“核心”對性別平等的態度至關重要。儘管在女性是間接相關,但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它透過參與性別活動、對不同的性別特質解釋與性平相關。而在男性直接的關聯中我們可以推估:改變男性對女權主義態度的一種途徑可能可以增強參與各種活動的動機。

˙同性同伴關係
在此大學男生樣本中,同性同伴關係與女權主義態度無關,然而原本預估是有關的。推測是因為先前的研究是男性青少年,或是高中男校的學生,也許青少年的同伴關係相較大學而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同伴關係和態度的關聯可能取決於年齡。

總結來說,我們確實看到性別認同直接或通過性別活動和特質間接與女權主義態度相關。然而,因為研究法的限制,這樣的結果最好被概念化為交互作用。這些發現為改變對性別平等的態度提供了起點—我們可以了解到年齡、性別認同、性別特質等因子如何影響對性平的態度。爾後如果在身上發現類似的跡象,可以想起這篇文章提醒自己也提醒別人。可以多瞭解彼此的特質,以認識、包容取代批評與不理解。

參考資料:
Lemaster, P., Strough, J., Stoiko, R., & DiDonato, L. (2014). To Have and to Do:Masculine Facets of Gender Predict Men’s and Women’s Attitudes About Gender Equali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筆者簡介:
郭人樹目前就讀於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大四。對異性之世界深感興趣,而對性平議題、賦權有興趣且有些許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